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金融市场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中央提出了建设金融强国战略,明确提出金融具有政治性和人民性,强调要有“八个坚持”,做好“五篇大文章”。毫无疑问,资本主义金融和社会主义金融存在本质区别,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正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是中国金融独有的,都事关实体经济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绝不能轻易丢失。概括起来,主要有五大优势:
第一,金融系统有党的领导,确保金融政治性和人民性。
坚持党的领导是金融发展的政治保证。政治属性是金融工作的根本属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在金融领域坚持党的领导,是确保金融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要求。党的领导确保金融工作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能够有效地将金融资源引导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保障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党的领导有利于维护金融安全。
在党的领导下,金融体系能够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国家金融安全。金融工作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人民群众金融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领导有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减少贫富差距,保障人民群众的金融权益。在党的领导下,金融创新不断推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发展,让更多人享受到金融发展的成果。金融改革有序推进,为金融发展注入活力。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日益健全,金融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金融合作不断深化,为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第二,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不发生严重通货膨胀。
拉美国家如阿根廷、巴西、委内瑞拉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都发生过严重的通货膨胀,它们用惨痛的代价揭示了严重通货膨胀对国家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巨大破坏。中国必须从中吸取教训,坚定不移地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避免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幸福美满。币值稳定是经济稳定、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
严重的通货膨胀会扰乱经济秩序,使居民生活成本大幅上升,削弱民众的购买力,破坏市场的正常运行机制。中国通过科学合理的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手段,保持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有效维持了币值的基本稳定。这种稳定为企业提供了可预期的经营环境,有利于企业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安心投入生产和创新;也保障了居民财富的实际价值,提升了民众对国家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信心。倘若忽视这一优势,任由通货膨胀失控,将会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动摇经济发展的根基。
第三,银行储蓄利率为正,维护人民群众基本利益。
日本长期实施负利率政策,储户存款收益被压缩,甚至出现倒贴现象,这对依赖储蓄养老的老年群体冲击显著。为转嫁成本,日本银行普遍下调存款利率,甚至对大额存款收费,进一步加剧了储户财富缩水。负利率还挤压了银行利润空间,部分机构被迫减少贷款或提高风险偏好,反而抑制了实体经济融资,形成了“储蓄减少—消费疲软”的恶性循环。日元贬值压力叠加进口成本上升,进一步侵蚀了储户的实际购买力,凸显了负利率在老龄化社会的局限性。
正的储蓄利率意味着居民的储蓄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增值。这不仅鼓励了居民进行储蓄、积累财富,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这些储蓄资金作为基础性金融资源,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机构可以将这些资金合理配置到各个领域,促进企业的融资和发展。如果储蓄利率长期为负,居民的储蓄意愿将受到极大打击,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银行储蓄利率为正,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兼顾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与公平的政策工具。在合理区间内维持正利率,既能保护群众劳动成果,又能引导资源高效配置,最终实现“藏富于民”与“强国富民”的统一。未来,需进一步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平衡好“保基本”与“促发展”的关系,让金融政策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福祉。
第四,国有银行不倒闭,不辜负人民群众的信任。
银行倒闭对储户的冲击在西方国家历史上并不罕见。2008年金融危机时,冰岛银行因高杠杆投资次贷资产而破产,储户存款超过限额(约合17万欧元)的部分被强制转换为银行股权,实际价值大幅缩水。2008年,美国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助银行因房贷亏损而破产,企业储户和大额个人储户损失惨重。2013年,塞浦路斯的两大银行(Bank of Cyprus、Laiki Bank)因希腊债务危机暴露坏账风险,欧盟要求储户分担救助成本,打破了“存款绝对安全”的惯例,引发了欧洲对存款保险制度的信任危机。
西方很多银行是私有股份制,和中国体制完全不同。国有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们拥有庞大的资产规模和广泛的服务网络,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国有银行凭借国家信用的支撑,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深厚信任。这种信任使得国有银行能够汇聚大量社会资金,并将其投向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关键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一旦国有银行出现危机,将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冲击民众的信心,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灾难。因此,维护国有银行的稳健运营,是保障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第五,政策性金融强大,引导资源流向战略领域。
政策性金融在西方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例如,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FHA)于1934年大萧条后成立,通过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房贷保险,降低银行风险,推动住房自有率从40%升至65%。2008年次贷危机中,FHA紧急扩大支持范围,避免数百万家庭被止赎,稳定了房地产市场。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截至2022年,其累计支持太阳能、风能项目超200万个,占全国可再生能源投资的40%。法国公共投资银行(BPI)在疫情期间,推出千亿欧元专项贷款,覆盖70万家企业,保住200万个就业岗位,避免了大规模破产潮。美国农场服务局在2012年干旱中,向1.6万个农场发放紧急贷款,覆盖全美75%的受灾地区,防止农业产业链断裂。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政策性金融机构更应该加强,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要明确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专注于国家战略和民生工程,避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是协同互补的关系,商业性金融也要符合国家大政方针的方向,两种业务应相互补充,共同服务实体经济,形成有效合力。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的五大优势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守这些优势炒股杠杆怎么收费,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员、金融与商贸研究项目主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免费炒股_股票在线配资_联华证券配资观点